Hot Topics 娛樂追蹤

Dragon Boat Festival 9 個端午節冷知識 原來最初被認為是惡日 所以不會說「端午節快樂」?

2023-06-18 (星期日)

下星期四 6 月 22 日就是端午節,大家忙於挑選粽子之餘,對端午節又認識多少呢?如果你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但除此之外就不甚了了,那就請繼續看下去。ETToday 新聞雲整理了端午節的 9 大冷知識,包括它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抑或是為了避瘟保健的說法;還有端午節最初曾被視為「不吉祥的日子」,因此從前的人多會以「端午安康」而不是「節日快樂」來互相問候,但同時亦有專家認為這種說法沒有根據,新聞雲都有詳細介紹。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which occur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thus also known as "Double Fifth Festival"), which corresponds to late May or June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Most of us know that this is a special day to commemorate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but other than tha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有關粽子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公元三世紀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原與祭祀無關,後人將其起源鑲嵌入各地的信仰和民間傳說,遂衍生出祭祀龍、伍子胥和屈原的相關故事。(Photo from Wikipedia)
有關粽子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公元三世紀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原與祭祀無關,後人將其起源鑲嵌入各地的信仰和民間傳說,遂衍生出祭祀龍、伍子胥和屈原的相關故事。(Photo from Wikipedia)

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在古漢語中,「端」有開始、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描述地方風俗和風土民情的古籍《風土記》中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此外,古人用天干地支紀年,農歷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被認為是「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

端午節別名?

端午節還有天中節、詩人節、浴蘭節等諸多名稱。其中,端午節因為是農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部分地區稱作「五月節」。

端午節為紀念屈原而來?

在傳說中,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屈原。事實上,在漢魏六朝時期出現「先賢紀念」的概念,當時對端午節的人物紀念各地略呈差異,不過,以紀念屈原的說法在後世流傳最廣。端午節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先有傳說故事還是先有節日,在學術界上仍有爭議。

(免費 LINE 貼圖 from FORMOSA!貼圖酷)
(免費 LINE 貼圖 from FORMOSA!貼圖酷)

端午節是「惡日」所以不能說端午節快樂?

古代醫療條件較差,進入農曆五月,氣候開始炎熱,蚊蠅滋生往往造成疫症,因此古人認為五月是毒月,第五日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或「惡日」。民俗說法認為,連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吉祥,此外,還有「五月蓋房,令人頭禿」等不好的俗語出現。

受古人對端午「惡日」的偏見,認為端午並非良辰吉日,只能祝福別人「端午安康」,而不能說「節日快樂」。但亦有民俗學者認為,這種說法沒甚麼依據,甚至在中國大陸北方,部分地方的端午還同時是「小女兒節」,可以互祝快樂。

如何避五毒?

五毒即為蛇、蠍子、蜈蚣、壁虎及蟾蜍(一種長得像青蛙但有毒的動物),古時候人們為了避開夏天被五毒叮咬,會喝雄黃酒,又或在端午節時把「五毒」做成剪紙,貼在門窗、牆上,或者繫在兒童手臂上;也有地方將剪紙剪成「五毒」造型的葫蘆,寓意用葫蘆「鎮住」五毒。

綁五色線的作用?

端午節除了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拜神祭祖、打午時水(在正午時份打水)、放紙鳶、戴香包等為人熟知,還有給小朋友手腕上繫上五色線的習俗,稱為「端午索」或「長壽線」,也有不少地方在端午節用艾草、菖蒲製作成人形用來「吸收毒氣」,有祛病避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韓國也會慶祝端午節,但不是紀念屈原,而是一個祭天和驅瘟的節日。人們會在這天吃車輪餅糕,女子會在這天跳板舞(如圖所示)、盪鞦韆,並用菖蒲水洗頭。(Photo from Wikipedia)
韓國也會慶祝端午節,但不是紀念屈原,而是一個祭天和驅瘟的節日。人們會在這天吃車輪餅糕,女子會在這天跳板舞(如圖所示)、盪鞦韆,並用菖蒲水洗頭。(Photo from Wikipedia)

粽子的由來?

傳說中,粽子是紀念屈原汨羅江,民眾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其屍體而做成米糰,並將之投入江中餵魚蝦。事實上粽子出現的歷史相當悠久,一度稱為「角黍」,其後出現「蒸裹」、「白玉團」等別名。在餡料上,肉、板栗、紅棗等五花八門,有甜有鹹,尤其在宋朝,人們把果品也包入粽子,十分可口。

端午節應景美食?

粽子是人們熟知的端午節必備食物。在中國各地,還有煮好的大蒜蛋、打糕、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及雄黃酒組成的「五黃」。在江蘇高郵一帶的人們,喜歡在端午時吃「十二紅」,指的是油爆蝦、炒紅莧菜、朱砂豆腐等;還有部分地區要吃「五毒餅」,五毒餅是一種酥皮點心,蓋有紅戳,做成蠍子、蜘蛛等「五毒」的造型。

端午節小孩玩甚麼?

古時候沒有手機、電腦,小孩在端午節時會玩一種叫做「鬥草」的遊戲,玩法有兩種,一種互以草名對答,對不上為輸;一種比試草的韌性,堅韌者贏。此外,宋代也流行射柳和打馬球,宋明以後,端午節親友間除互贈粽子、香包外,還會互贈對應天氣的扇子作為禮物。

吃粽的另類含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單一個粽子除了是對 24 氣節的預示,還包含了很多美好寓意。

祈求「粽」子:

因「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也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高「粽」功名:

因「粽」和「中」 音近,故有「高中功名」之意。古代科舉通常在秋天舉行,因此在端午節時預備考取功名的人會吃粽子,寓意在秋季的科舉中能掄元。

光「粽」耀祖:

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家家戶戶都會在過端午時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