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the archived interview

溫哥華的聽眾對阿樂(原名王世瑜)一定不會陌生,他既是專欄作家,又是醫理術數的奇人,近年潛心研究癌症的治療,不但贈醫施藥,還著書立說,1998 年出版「阿樂珍藏秘方」,去年又推出「阿樂臨床處方」,兩本都是銷量冠軍。但樂高人上月竟然多番登上港聞版,還和藥物中毒事件扯上關係。李婉華特別請到阿樂和他的女兒 Ada 來到「小心華之里」解釋此事的經過,順便也讓大家更了解阿樂的經歷和人生觀。

Journalist an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h Lok is involed in a controversy lately.  Apparently a woman in Hong Kong was poisoned after drinking self-made Chinese medicine following Ah Lok's recipe.  Anita Lee has invited Ah Lok to share his side of story in "Anita's Talk Show".

當年明報週刊首創以彩色粉紙大海報釘裝在週刊之內,李婉華亦曾多次成為海報女郎,原來此 marketing 高招乃阿樂的提議。
當年明報週刊首創以彩色粉紙大海報釘裝在週刊之內,李婉華亦曾多次成為海報女郎,原來此 marketing 高招乃阿樂的提議。
 「阿樂珍藏秘方」長期暢銷,現已出至第 36 版,可見受到廣大讀者歡迎。
「阿樂珍藏秘方」長期暢銷,現已出至第 36 版,可見受到廣大讀者歡迎。

既是專欄作家又是註冊中醫的阿樂其實做了半輩子的報人,他 1961 年進入明報做校對,很快升為編輯,深得查良鏞器重,不但有份參與明報的日報、晚報、週刊、月刊和旗下其他刊物的編寫宣傳,甚至查良鏞查濟民起草基本法「雙查方案」,重要的校對工作亦交與阿樂負責。

說起恩師查良鏞阿樂有很多小故事。他初入明報時才 21 歲,孑然一身,連交房租都有困難,查良鏞知道後,破例讓他在報社的雜物房開一張忛布床過夜。當時明報員工只有十來人,都是午後才上班,只有查良鏞倪匡阿樂三人早上十時就開始工作,三個人圍著一張大木檯在電風扇下寫稿。後來明報日漸壯大,加盟的作家越來越多,阿樂亦認識了很多一輩子的好朋友:「當時亦舒只有十七歲,很貪玩,經常吵著要坐我的電單車,每次都要求『飛車!飛車!』。」

查良鏞
查良鏞
 倪匡
倪匡
 阿樂
阿樂
 陶傑
陶傑

阿樂移民溫哥華後,雖然仍有為本地的星島日報寫專欄,但他卻視幫助癌症病人為使命。「我媽媽患肝癌而死,當時我只有十幾歲,根本不知道甚麼叫癌,很恐慌。當年沒有化療沒有電療,也沒有特效藥,癌是最最可怕的絕症。眼見母親受苦,對我打擊很大,所以我有情意結,想盡我所能幫助癌症病人,我去學中醫,並成為加拿大第一屆的註冊中醫。後來我成立樂健會,在那裡為病人義診,其他在樂健會工作的義工其實也是康復的病人。」

今年阿樂遇上麻煩事,早前有病人依據「阿樂珍藏秘方」中的藥方煎藥,服後卻出現中毒徵狀而被送院治療,究竟是藥方有問題?還是藥材在處理上出現人為錯誤?至今仍未有定案,但香港衛生署防護中心在未有結論時即要求全港的公共圖書館將「阿樂珍藏秘方」下架,此事卻引來坊間廣泛的討論。其中阿樂的追隨者(其中多為被阿樂治好的病人)為他發聲,連陶傑也在報章中批評有關當局未有深入調查便貿然將一本行銷十多年的醫書下架太過輕率武斷。李婉華就請阿樂親自講述事情的始末。

阿樂的千金 Ada,學生時代曾在本台做了一陣子的 intern,現已創業成立出版社,繼承父親的文化人衣砵。
阿樂的千金 Ada,學生時代曾在本台做了一陣子的 intern,現已創業成立出版社,繼承父親的文化人衣砵。

「首先該條藥方其實來自一條古方,原作者是東漢時期有『醫勝』之稱、學中醫的人無人不曉的張仲景,這條藥方流傳千多年,為無數人所用,有問題的話也不可能今時今日才發現。以我的推測,有可能是其中一味叫熟附子的藥材,在執藥過程中出錯,因為很多人都將生附子(含劇毒)和熟附子(大部份毒性在煮熟的過程中流失)混淆;又或藥材出口商在焙製熟附子時沒有依正確程序,只馬虎了事。在香港,過去十年就有超過 64 宗跟生附子熟附子有關的人為錯誤而引發的中毒事件。但最可笑的是,香港的衞生局對這方面的知識非常貧乏,我才會啞子吃黃蓮,也不知叫誰還我一個公道。」

雖然誰是誰非未有公論,但李婉華安慰阿樂之餘,竟自爆要多謝他。原來婉華曾向阿樂求醫,討來一條生孖仔的藥方,果見奇效,有一對可愛兒子為証云云。

看來繼「阿樂珍藏秘方」「阿樂臨床處方」之後,樂高人的下一本新書應該是「阿樂生孖仔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