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文電台 AM1470 FM96.1

A
A- A A+

Local News 本地新聞

國殤日全省多地辦活動悼念戰亡  click here to listen the cantonese clip  

2025-11-11 08:43

國殤日全省多地辦活動悼念戰亡 

今年距離二戰正式結束約80年,卑詩省現存二戰老兵不足5千人。隨着親歷者快速減少,紀念活動不僅延續既有儀式,亦出現更多社區敘事及教育向導的安排,令整體活動開始聚焦於向年青一代延續這段傷痛記憶。

溫哥華Victory Square是本省歷史最長的紀念場地,今日上午10時30分如常舉行儀式,包括聖詩、祈禱、致辭及11時默哀兩分鐘,再獻花圈及巡遊,這個儀式流程已持續逾一個世紀,也是全省最具象徵位置的活動。

列治文市議會外的紀念碑亦有官方舉辦的儀式,退伍軍人及現役軍人會由市中心步操到紀念碑前獻花圈,下午在市政廳中庭有小型茶點。

二埠方面,由市府取花圈再巡遊至市政廳前紀念碑,之後再行默哀程序。本拿比方面,皇家退伍軍人協會則會由會所出發,步行至Bonsor紀念碑進行儀式;會所稍後亦開放作聚會。

同時,今年有越來越多社群開始聚焦於口述歷史,讓相關人士講述自身或家人於戰爭中的故事。例如華埠紀念廣場下午12時30分舉行追思,退伍軍人及華裔軍事博物館代表出席。講者會在活動中重提上一代移民家庭的人生路,會直接講述祖輩如何移民加拿大並投身戰爭的歷史,呈現「戰爭」的另一個面相。

有統籌者指出,很多年輕人不一定知道二戰對移民制度、對族裔身分、對加拿大歷史的影響;而今年邀請不少家屬、二三代移民主動站出來講家族史,是希望將戰爭變成一種集體回憶,而不是只放在紀念碑上。

另外,不少軍營與學院今年亦就國殤日,加強展覽與引導式學習。溫哥華 Seaforth 軍營除儀式外,今日會開放軍營,並展出由Anne Frank博物館策展的流動展覽《Anne Frank — A History for Today》。

卑詩大學今年亦在戰爭紀念體育館舉行校園儀式,對象包括學生、教職員及周邊社區居民。這類安排由「觀看」轉到「理解」,並嘗試透過展品與對話,讓參與者更直接理解歷史背後故事。

今年本省的國殤日,仍然有軍靴、有軍號、有槍禮、有獻花圈、有默哀;但同時,亦有更多家族開始站出來講述家族史,有更多教師在展覽旁邊講解這段慘痛回憶,反映各方就向年青一代延續歷史方面作出不少努力。

最後一批二戰老兵雖然逐步退場,但紀念碑固然仍然矗立,這段歷史片段亦依然烙印在加拿大人民的心中。

audio_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