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膽石、痛風)

2023-11-30 (星期四)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

Celina「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都請來 UBC 醫學院教授,同時也是電子急救醫學領導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急症室主治醫師何建韜醫生(Dr. Kendall Ho),在「生活雜誌」環節中講解醫學常識。在 9 月份,何醫生開始了一個名為「石頭的故事」的系列,並率先介紹了腎石,在 10 月和 11 月,何醫生繼續介紹兩種人體內的「石頭」,分別是膽石和痛風。請按本文上方連結重溫音頻。

Celina's "Lifestyle Reunion" (Sat 9am, AM1470) has a health related segment on the 3rd Saturday of every month.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the segment's guest speaker Dr. Kendall Ho enlightened us on the topics of gallstone and gout. Click the link above to listen to Dr. Ho's interviews.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膽石、痛風)

膽石(Gallstone)

我們稱某某人不夠勇敢,會將之稱為「無膽匪類」,但其實人人有膽,因為人無膽不行。膽或者膽囊最大的功用,是分泌和儲存分解食物用的膽汁,當胃部開始有食物進入時,膽囊就會開始收縮,將膽汁輸到小腸,為分解食物做準備。至於膽石,就是有沉澱物在膽囊中,因為體積太大或位置所在(例如在通道口)而令沉澱物不能在膽囊收縮時自然排出,那就會產生痛感。又因為膽囊在進食時才會收縮,收縮才會痛,所以如果你在進食後的 15 至 30 分鐘,開始在腹部的右上方感到痛楚,而痛了約 30 分鐘後又不痛,那就很有可能是患上膽石症。

膽石大致分為兩大類,其一是膽固醇石(Cholesterol Stone),大約有八成的膽石都是這個類別;其二是膽紅素石(Bulirubin Stone)。顧名思義,膽固醇石是因為膽固醇過高,而膽紅素石則多因為患者有肝病或肝硬化,導致膽紅素激增。如果不計肝病的原因,甚麼人容易得膽石呢?何醫生說膽固醇高的人、膽汁過濃的人、膽囊收縮功能不佳的朋友,都會讓膽汁在膽囊內長時間停留,增加患上膽石的風險。另外經常大魚大肉的人、懷孕和正在服用荷爾蒙的女性、極速減肥的人、有家族遺傳的人和長期病患者,都更容易有膽石。

至於治療方法,如果是膽固醇石,醫生有可能會以藥物溶化膽固醇,但如膽石體積已大,引發劇痛,那醫生多半會開刀取出膽石。

何醫生提醒大家,如果經常感到腹痛,應盡快約見家庭醫生,但如果腹痛時還伴隨著發燒,那有可能是膽石堵塞導致發炎,必須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膽石、痛風)

痛風(Gout)

來到「石頭的故事」第三集,何建韜醫生要跟大家講講痛風。很多聽眾會問:痛風跟石頭有甚麼關係?何醫生解釋,痛風的形成是因為在人體的關節中出現了一些晶體(crystal),所以也可以歸納入石頭之列。

痛風其實是關節炎的一種,最常出現在大腳趾的蹠趾關節處,劇烈的痛楚可能會突如其來,別說走路,就連輕輕觸摸也會痛得要命。而除了痛,還會發紅和腫脹。

痛風的成因是因為身體內的尿酸(Uric Acid)太高,在關節內形成晶體。患上痛風,控制飲食或戒口是必須的,紅肉、海鮮、啤酒、汽水等都會導致高尿酸,患者應慎食。

何醫生說除了痛風,原來還有一種症狀叫假痛風或假性痛風(Pseudogout),它的成因不是因為尿酸,而是焦磷酸钙(Calcium Pyrophosphate),它的晶體一般出現在膝蓋和手肘,病徵同樣是紅、腫、痛和發熱。

甚麼人容易得假痛風?腎功能低下、甲狀腺失調、血液中含鎂(Magnesium)量太低的人,也可能導致假痛風,飲食反而不是主因。

* * * * * * * *

對以上的專題想知道更多,可登入由何建韜醫生主理的安康健康網絡InterCultural Online health Network,簡稱 iCON)的中文網頁 https://chinese.iconproject.org/。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想瀏覽 Celina 和何建韜醫生的「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請按此至本網頁的「Archive」→「Write Up」→「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 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