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中暑、發燒)
2021-09-30 (星期四)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
溫哥華的天氣逐漸變涼,但大家對今年夏季破紀錄的高溫應該還記憶猶新,當時因為天氣酷熱而導致多人中暑死亡,令人震驚。Celina 的「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都請來 UBC 醫學院教授,同時也是電子急救醫學領導暨 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急症室主治醫師的何建韜醫生(Dr. Kendall Ho)在「生活雜誌」環節中講解醫學常識。在 8 月份,何醫生為聽眾解釋何謂中暑,如果家中有人出現中暑的情況又應怎樣應對。其實除了中暑,發燒也會讓體溫上升,雖然一般的低燒並無大礙,但對於某些年齡層的人例如嬰兒來說,發燒(即使低燒)也可能引發嚴重問題,何醫生在 9 月份有深入介紹。想重溫何建韜醫生的訪問,請按本文上方連結重溫音頻。
Celina's "Lifestyle Reunion" (Sat 9am, AM1470) has a health related segment on the 3rd Saturday of every month.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Dr. Kendall Ho answered Celina's questions about Heat Stroke and Fever, both topics related to body temperatures.
![]() |
中暑(Heat Stroke)
因為天氣太熱而令身體不適,我們一般稱為「中暑」,但何醫生說,這其實還可細分為 Heat Exhaustion(熱衰竭)和 Heat Stroke(中暑)。Heat Exhaustion 是泛指因為身處高溫環境而引起生理問題,除了因為天氣炎熱,進行蒸氣浴(sauna)甚至浸溫泉,要是時間過久也可能引致 Heat Exhaustion。Heat Exhaustion 的徵狀是大量出汗、頭痛、作嘔作悶、疲倦乏力,有時還會引發肌肉抽搐。值得注意的是,很多 Heat Exhaustion 的患者體溫正常,但皮膚的觸感反而較冷,甚至會起雞皮疙瘩,另外還會心跳較快和血壓比平常低,這些都是 Heat Exhaustion 的徵兆。
若出現 Heat Exhaustion,應盡快將患者移離高溫環境至空氣流動的地方,並適當補充水份,亦可以將毛巾沾濕放到頸後或腋下,能有效為身體降溫。
至於 Heat Stroke,成因和 Heat Exhaustion 相同,但情況更嚴重,患者開始神智不清,例如反應緩慢、問非所答、口齒不清等等,這是非常危險的狀態,不能繼續在家治療,必須立即送院救治,因為如果不及時施救,患病有可能會全身抽搐、昏迷,甚至猝死。
要分辨 Heat Exhaustion 和 Heat Stroke,除了留意患者的意識是否模糊,還可探測患者的體溫作判斷。Heat Stroke 患者的體溫通常超過 40°C,連皮膚的觸感也是滾燙的;而因為身體嚴重缺水,所以 Heat Stroke 的患者反而不出汗。
何醫生提議聽眾們在天氣炎熱時,除了留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應關注認識的老人和病人,因為 Heat Stroke 發生時,患者意識會逐漸糢糊,越來越睏,一睡下就會錯過救治的機會。
![]() |
發燒(Fever)
人的體溫,不論成年人抑或小朋友,都以 36°C 至 37.5°C 作為正常範圍,但探體溫的工具和方法則有可能影響探測到的溫度,舉個例子:探體溫最準確的方法是將探熱針放入口腔的舌頭底下測量,38°C 或以上就算是發燒。但如果將探熱針放在腋下測量,則要將探出的溫度加 0.5°C 來計算,也就是說,腋探 36.5°C 就等如口探的 37°C。而為小孩子做的肛探,測出來的溫度會和口探相若。
至於現在流行用光來感應人體溫度的探熱器,何醫生說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準。
雖然所有人感染病毒或病菌、身體發生炎症又或受藥物影響時,都會發燒,但嬰兒發燒,卻非同小可。
成年人發燒,會察覺伴隨發燒而來的種種跡象,例如頭痛、發冷、肌肉痠痛、倦怠等,但 3 歲以下的幼兒,通常不能清楚表達身體狀況,家長就要加倍留意。
幼兒發燒,可分為 3 個年齡層。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如果發燒,即使不是高燒,都應送到急症室接受檢查,因為這個時期的嬰兒,一般不會因為輕微的疾病而發燒,所以必須立即送院。
一個月到 3 個月大的嬰兒,如果發燒,家長應觀察嬰兒的表現有沒有異常,如果稍有異樣,都應送到醫院,不要猶豫。
而 3 個月到 3 歲的幼兒,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生長較完全,所以發燒很常見,家長可留意幼兒的行為和表現,例如會不會變得愛哭愛鬧、沒有食慾、容易嘔吐、渴睡等等,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請盡快致電家庭醫生尋求協助,甚至送院求治。
* * * * * * * *
對以上的專題想知道更多,可登入由何建韜醫生主理的安康健康網絡(InterCultural Online health Network,簡稱 iCON)的中文網頁 https://chinese.iconproject.org/。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脈搏探測器、血氧儀)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新冠疫苗、血壓計)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視像問診、新冠疫苗)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抑鬱症、減肥)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遠程醫療)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旅遊安全、疫情第二波)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口罩、個人衛生)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焦慮症、疫症期間急救室的使用)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新冠病毒、流鼻血)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電子煙、床邊超聲檢查)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急救 CSI 之頭暈、濫藥)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急救 CSI 之跌倒、頭痛)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神智不清、抑鬱、認知障礙)
-
2023-11-30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膽石、痛風)
2023-11-29FR Anniversary Gala 聲光 30 盛典晚宴 加開數枱 搶票趁早!
2023-11-28Music 全球首播 - 蕭敬騰《白夜》
2023-11-27國語 Radio Idol 三強為「聽眾至 LIKE 新聲」網上票選落力拉票
2023-11-27Music 聯合首播 - 袁婭維《大哉問》
2023-11-27粵語 Radio Idol「聽眾至 LIKE 新聲」網上票選 今天展開
2023-11-26OpenRoad Auto Group 新車情報 - 如何挑選環保汽車
2023-11-25Sweater pilling 心愛的毛衣和針織衫起毛球?正確保養和清洗妙招
2023-11-24Crystal Clear Rabbit Lake 阿拉斯加十年一遇美景 湖面結冰盡覽湖底景色
2023-11-23文楓「楓馳電掣」專欄 - 四季呔?全天候呔?雪呔?雪釘呔? 冬日輪呔大解碼
2023-11-22[大溫好玩 Guide] IKEA 聖誕自助餐 + PNE Winter Fair
2023-11-21Honey 65 歲婦食印度自製蜂蜜後中毒 香港消委會提出食用 7 貼士
2023-11-20Winter Warm Wave 寒衣送暖流收集地點公佈 Little Sunshine 將參與送暖有禮日
2023-11-19Lazy Susan 中式迴轉餐桌該向左還是右轉?有甚麼社交禮儀要遵守?
-
2023-11-17Motion sickness 坐電動車為甚麼會更容易暈車?
2023-11-16Little Sunshine 圖片集
2023-11-15World Toilet Day 11 月 19 世界厠所日 盤點全球十個最具特色廁所!
2023-11-14Bath mat 浴室「吸水神器」珪藻土地墊 優點缺點一次看清
2023-11-13FRApp 送 Space Explorers: The Infinite 入場券讓你感受太空漫遊!
2023-11-12Memory loss 常吃這五種食 物或導致記憶力和專注度衰退
2023-11-11Remembrance Day 精選大溫 5 個國殤日紀念活動和音樂會
2023-11-11Little Sunshine 結果快報 - 12 歲甜美可人兒 Amber 陳濼絲奪冠
2023-11-10Beans 女子吃白腰豆後噁心頭暈 豆類沒煮熟易令人中毒
2023-11-09Bat 蝙蝠入侵家 全家被迫注射 47 針狂犬病疫苗
2023-11-08Music 全球首播 - 魏如萱《我在紐約打電話給你》
2023-11-08Health 不吃早餐會變胖?吃紅肉會得癌症?八大健康迷思一次破解
2023-11-07Calculator 鮮為人知的計算機便利鍵 M+、M-、MR 和 MC 你知道怎樣用嗎?
2023-11-06The oldest flight attendent 87 歲最年長空姐 幹了 66 年仍不肯退休
2023-11-05Criss cross sitting 別再盤腿坐了!比翹腳坐糟糕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