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文楓「加國華埠巡禮」- 溫哥華華埠
2020-01-26 (星期日)

每逢春秋佳節或旅遊旺季,本地及外來遊客都喜歡到各大華埠參觀。今日加國華埠值得打卡的地方的確多,例如域多利的窄巷、卡加利的天壇和多倫多的龍門陣,但其實加拿大各個華埠特別之處遠遠超過這幾個地點,而歷史更可追溯到個多世紀以前,甚至幾位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亦曾在這些地方留下足跡。「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的文楓,去年替電台網頁撰寫了一系列「重踏華工尋金路」的文章,教大家開著自己的車子,沿著一百多年前華工來 BC 省淘金和建鐵路的路線,一路探訪古蹟兼欣賞風景。踏入 2020 年,文楓再開展另一系列,今次他將帶讀者走訪加拿大幾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要知道當年不像今日,華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和居住,當時礙於語言隔閡和遭受歧視,除了到偏遠地方作體力活的勞工,其餘華人都窩在華埠生活,看華埠的興衰,就等如看華人在加拿大生活的演變史。
事不宜遲,我們先來重新認識和我們最接近的溫哥華華埠。
In 2019, Victor Luk of "Lifestyle Reunion" (Sat 9am, AM1470) brought us a historical travel series about the ancient Chinese workers in BC. Starting 2020, Victor will start a new series about various Chinatowns in Canada. As the series premiere, he will present Vancouver's Chinatown.
* * * * * * * *
![]() ![]() 1890 年代華埠 Pender Alley 洗衣店内一角。(BC Archives F-00197) | ![]() ![]() 1895 年華埠洗衣店店主與家人。(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178-2.8) |
域多利的華埠、溫哥華的二埠及華埠
早期加國華僑飽受主流社會欺凌岐視,因此他們靠鄉情地緣聚居於市心邊緣或火車站附近,建立起十多個自給自足的華人社區,而溫哥華華埠正是其中例子。華人最早是受 1857 年開始的尋金熱所吸引,大批勞工抵達加拿大西岸。1881 年以後,更有過萬名華工因國内生計困難而來到加拿大謀生,參與興建横加鐵路的體力活。他們登陸的地方是溫哥華島南端的 BC 省首府域多利,所以該地迅速建立了加國首個華埠。
這些華工後來又受聘到内陸尋金戓築路,他們於是乘船到菲沙河口的 New Westminster 再轉上陸路,故此早期華僑會將 New Westminster 稱為「二埠」,意思就是這裡是第二個登陸㸃兼小華埠。當時亦有數十名華人聚居在二埠西北面一個叫 Granville 的海港小鎮,華僑稱之為「鹽埠」。隨著横加鐵路西端成型,Granville 從 1886 年起改名為 Vancouver,成為加國西岸最大港口和城市,域多利華埠地位因此被溫哥華華埠逐步超越,人口從來未過四千人,反而溫哥華區現居的華人達 47 萬,成為北美第二大華埠。
![]() ![]() 1898 年華埠裁縫。(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R5624-124-7-E) | ![]() ![]() 1898 年循道會主辦的英文學習班。(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2449) |
![]() ![]() 1900 年代從事鋸木業的華工。(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78316) | ![]() ![]() 1910 年代正在午睡(?)的華人木工。(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18505) |
Pender 與 Carrall 街交界的歷史十字路口
今日站在 8 West Pender Street 打卡點 Sam Kee Building 外北望,就能見 Pender Street 與 Carrall Street 交界前的洪門大樓,這是孫中山在辛亥年(1911)再來加拿大為革命籌款時所住之地方 。當時清廷懸紅二十萬元通緝孫中山,故此傳說洪門安排他在此大樓頂層西南角一間密室内辦公及會客,以躲人耳目。今日大樓已改成民居,但密室外的陽台,以及傳說中本地僑胞為孫中山洗塵的北京酒樓招牌「Pekin Chop Suey House」,則受到尊重而保留。前洪門大樓東邊對著的,即為加國歷史最悠久(發行了 85 年)的華文報章《大漢公報》原址 1 East Pender Street。這份由孫中山協助創辦的報章,原意在抗衡梁啟超在 1903 年創立的全加第一份華文報紙《日新報》。這兩份華報主编曾筆戰二百多次,為革命黨與保皇黨最持久之海外文戰。今日 SFU 網上圖書館仍存有 1915 年至 1992 年的《大漢公報》供讀者翻閱,有興趣的朋友可到以下的 SFU 網址查看當年的舊報紙:http://chinesetimes.lib.sfu.ca/ctimes-1/chinese-times-newspaper。
![]() ![]() 1920 年代洪門大樓前舞獅慶典。(Cumberland Museum and Archives CUMB_994.044.003) | ![]() ![]() 已改為民居的洪門大樓現貌。 |
![]() ![]() 1911 年孫中山在溫哥華周耀初影相館拍的人像照流傳甚廣。 | ![]() ![]() 1910 年代的 Canton Alley。當年舉行包括孫中山演講等大型活動之醒僑戲院即位於此。(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689-56) |
![]() ![]() 被 1947 年火燒毀的 Canton Alley 現貌。 | ![]() ![]() 溫哥華中山公園是第一所全用中國設計及建築材料的海外中國庭園。 |
李鴻章帶備棺木走訪溫哥華?
《大漢公報》原址一段的 Pender Street 初稱 Dupont Street,清朝曾訪加的最高官員(欽差大臣)李鴻章,就是在這裡的中華商會作了唯一一次接見僑首。1896 年,李鴻章出使訪問歐美八國時到達倫敦,接到加國華僑要求在加國設立領事館,同時交渉移民入境税的問題。李鴻章曾聞加國風光明媚,而跨國鐵路之成功築成,足作為中國建設的借鏡,於是決定在訪問美國東岸後取道加拿大歸國,避過當時極度岐視華人之美國西岸。但李鴻章在離美入加時,因健康問題取消所有訪問加東的大計,改乘鐵路專車直奔温哥華。傳說當年已達 73 歲高齡的李鴻章還帶同棺木出訪,可見當時環遊世界並非享受,而是極度勞累的苦差。
![]() ![]() 1896 年 9 月 14 日美加西岸華僑在 Howe Street 碼頭築起巨型牌樓歡迎李鴻章到訪。(BC Archives A-03323) | ![]() ![]() 1907 年華埠 Dupont Street(現 Pender Street)一景。圖右負担挑的行人上方即為被裁之前的 Sam Kee Building 外貌。(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1376-506) |
Sam Kee Buidling
如果你現在站在 Pender 街 Sam Kee Building 前仰望該建築物,你可能不會察覺它有何特別;但如果你向東多走二十步到 Carrall 街角,即發現它只有 1.5m 寬。早期溫哥華華埠的居民受盡主流社會欺凌,於 1887 及 1907 年遭遇兩㳄針對華人的種族岐視暴亂。到了 1912 年,Pender 街需要擴闊,市政府就將 Pender 街西 8 號一家華人商店的地皮裁到僅有 1.5m 寬。結果店主一氣之下,聘請名建築師築起全世界最窄之商業樓宇 Sam Kee Building,並將 3 層的單位分租給 13 家華人店舗。
![]() ![]() 1937 年 Sam Kee Building 被裁後重建外貌。(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AM54-S4-: Bu N90) | ![]() ![]() 1912 市政府要擴闊 Pender Street,將一家華人商店地皮裁到僅 1.5m 寬。店主一氣之下聘請名建築師築起世界最窄之商業樓宇 Sam Kee Building。 |
![]() ![]() 1907 年 9 月 8 日華埠被白人暴徒破壞,殃及 Powell Street 日裔商店。(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C-014118) | ![]() ![]() 1930 年代華僑多靠閱讀中文報章知世事。(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260-316) |
林西河總堂大樓及康有為的保皇會
今日在 Sam Kee Building 背後,地址 521 Carrall Street 之林西河總堂大樓,由當年保皇會所建。1899 年戊戌變法失敗,提倡憲法君主制的康有為受到英國政府暗許,抵域多利避難。康有為有兩張王牌,一是「光緒皇帝老師」,另一是「光緒皇帝御書衣帶詔」,這兩張讓他受到年齡較大及富有的華僑熱烈歡迎,從而成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會(保皇會)北美第一個分會,保皇會更在 1903 年於溫哥華首置大樓。到了 1904 年康有為第 3 次訪加,他與梁啟超的意見分岐更不可收拾,一氣之下退至溫哥華郊區的 Harrison Hot Springs 溫泉區休養。
![]() ![]() 康有為與梁啓超女兒皆嫁華僑。她們由 1903 年開始在美加多個華埠成立婦女改革協會支持保皇派活動。 | ![]() ![]() 早期華埠罕見女生,此為 1905 年拍的的單身女生 Mei Zhen 的照片。(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287-14) |
![]() ![]() 1920 年代華生在現中山公園草坪上合照。圖左最高建築物為當年保皇會大樓(對比下一照片的林西河總堂)。圖中角位建築物為洪門大樓。(City of Vancouver Archives AM1108-S4-: CVA689-65) | ![]() ![]() 現在的林西河總堂,即當年保皇會大樓。兩旁建築物已於於 1947 年被大火燒毀。 |
早期華人籍貫與姓氏統計 早期華人多透過同鄉同姓或血緣關係出國。1885 年 BC 省首次華人籍貫與姓氏統計指出,有記錄之 5,056 名華人中,80% 來自廣東四邑地域,包括 23% 台山、19% 開平、16% 番禺、12% 新會及 10% 恩平。這個記錄中 5 個人數最多的姓氏分別為周 11%、李 10%、黄 8%、陳 5% 及林 5%。特別的是 76% 姓周來自開平,而姓馬的更有 95% 來自台山。 |
![]() ![]() 溫哥華華人先僑纪念碑是為表彰鐵路華工和裔軍人而建。 | ![]() ![]() 溫哥華千禧門屬加拿大華埠最高和最新的牌樓。 |
華工工資史 據中華會館紀錄顯示,在 1880 年代華工最高月薪為鐵路工(三四十元至七八十元),其次為洗衣工(二三十元到五六十元),最低為農工和普通勞工(二三十元)。華工工資一直低過白人近四成,一份 1902 年(鐵路工程已完竣)的加拿大政府統計指出,華人礦工月薪為 $54 (對比白人 $84)、罐頭魚廠華工 $50(白人 $81)、鐵路華工 $24(白人 $36)。 到逾百年後的 1960 年代,華工最高月薪為泥水木匠及板廠工(四五百元),其次為普通厨(二三百元),最低為華文教師(一百二十元至一百五十元)。 |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文楓「重踏華工尋金路」- BC 省 97 號公路 Gold Rush Trail
-
2023-06-06Ice cream 一小杯價值 $8,500 加元!日本品牌推出世上最貴冰淇淋
2023-06-05SQ27 我最喜愛歌曲投票展開 音樂會表演嘉賓是 ...
2023-06-04Apple 快備份! 蘋果「我的照片串流」7/26 正式退場
2023-06-03Sugar 砂糖結塊原因大公開 專家教 5 招回復鬆散
2023-06-02Assistive Access 蘋果推新的「認知輔助使用」功能 主要對象是身心障礙人士
2023-06-01FR Anniversary「台慶有禮 360」6 月密碼及奬品
2023-05-31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關節痛、旅遊必備藥物)
2023-05-30Boost energy level 黑咖啡並非最能提神的飲品 醫生建議改飲這一種
2023-05-29Mini Van X OpenRoad Lexus Richmond 實地測試兩款全新 Lexus!
2023-05-29Flight 坐飛機去廁所都有學問 前空姐教你五大飛機上使用廁所貼士
2023-05-28National AccessAbility Week「大眾論壇」訪問 RCD 殘障人仕支援中心
2023-05-27Google 突然更新使用政策 帳戶逾 2 年未使用 將從 1/12 開始被刪除
2023-05-26Doors Open Richmond 列治文市開放日全面實體 多個景點免費入場!
-
2023-05-23High Blood Pressure 高血壓元兇 不是吃得太鹹 而是喝水太少
2023-05-22Piano 集 20 種樂器於一身的「混血」鋼琴
2023-05-21Victoria Day 七個關於維多利亞日的冷知識
2023-05-20Car Wash 以後在溫哥華自家車道洗車 隨時可能被罰 $350?
2023-05-19Children's Festival 溫哥華國際兒童節 5 月 30 日火熱登場!
2023-05-18Movie trailers 戲院出錯 誤把兩大猛片預告畫面重疊 網民:最好看的預告片!
2023-05-17主題餐廳 Brick Burger 樂高磚塊漢堡 9 月旋風式襲溫!
2023-05-16Music 聯合首播 - 張哲瀚《moonlight 月夜的名》
2023-05-15Music 全球首播 - 梁靜茹《麋鹿》
2023-05-15KM5 全民造星 V 5 月 15 日新時代電視播出 來為北美出線者打氣!
2023-05-14Banana 破壞也是藝術?韓國學生吃掉藝術作品「牆上的香蕉」
2023-05-13iPhone 專家破解 6 個 iPhone 充電謎團
2023-05-12Endocrine disorder 內分泌失調長痘痘 應多吃這 6 種食物
2023-05-11Bottega Veneta 新推出 「牛皮紙袋包」成為全球最貴的「紙袋」
2023-05-10Brown rice milk 手腳常冰冷?推薦熱糙米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