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AI 人工智能助攻!貝多芬未完成遺作《第十號交響曲》問世
2021-10-22 (星期五)

AI 人工智能的創作力,有可能超越「樂聖」貝多芬嗎?
古典音樂界的一代宗師貝多芬,在 1827 年逝世時留下的遺作《第十號交響曲》,僅僅留下一些零碎想法及寥寥幾個音符,根本沒人知道他生前打算如何創作。不過在一群音樂學家、作曲家以及電腦科學家在過去兩年利用 AI 技術的創作下,這首遺作終於完成,讓世人能一窺它的面貌,更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接近貝多芬想法的版本,按本文最後的連結可在線欣賞這首由 AI 模仿貝多芬曲風創作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第三章節。
A group of musicians and scientists have u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complete one of the greatest what-ifs in classical music: Ludwig van Beethoven's unfinished "10th Symphony".
![]() ![]() Ludwig van Beethoven(貝多芬 1770 - 1827)一生飽受耳聾的折磨,但仍然克服重重障礙,成為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大師,被尊稱為「樂聖」。 | ![]() ![]() 1817 年,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委託貝多芬創作兩首交響曲,其中一首就是貝多芬的代表作《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Ode to Joy》就是其中一節);另一首《第十號交響曲》,則隨著貝多芬在 1827 年撒手人寰而成為遺作,流傳下來的只有寥寥幾個音符,以及一些貝多芬對這首作品的想法。 |
「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貝多芬 AI 計劃)的負責人 Matthias Röder 表示:「貝多芬為《第十號交響曲》寫下的手稿沒有很完善。如果一個人試圖完成這項工作,他將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透過 AI 來譜出貝多芬的曲風,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其實早在 1988 年就有音樂家嘗試將《第十號交響曲》完成,卻沒有獲得太多正面的迴響。由此可見,「貝多芬 AI 計劃」的團隊要替貝多芬的歌曲「埋尾」有多困難,需要分析和學習貝多芬創作的風格,還要教會電腦作曲。
![]() ![]() 2019 年,致力於推廣音樂科技的奧地利組織 Karajan Institute,由負責人 Matthias Röder 領頭,找來多位音樂和 AI 專才,打算利用 AI 模仿貝多芬的風格來完成《第十號交響曲》,這個計劃名為「Beethoven X: The AI Project」,「X」就是「10」的意思。 |
作曲家和「貝多芬 AI 計劃」成員 Walter Werzowa:「我們把《第十號交響曲》的手稿翻譯成 MIDI,一種音樂語言,然後複製到人工智能系統中。人工智能藉由這樣來學習,了解貝多芬是如何創作、發展,再把排序和數值送回來。」
而且,電腦不是只給了一個版本,而是提供了很多版本讓人類來做選擇,而這也是貝多芬自己創作的方式,貝多芬生前會隨身攜帶筆記本,不斷打磨,直到他認為最完美為止。
但人腦總不及電腦快,「貝多芬 AI 計劃」的成員就表示,在 AI 進入創作階段時,每天早上都會收到來自美國的同事送來由 AI 創作的樂譜,有時甚至多達上百個版本,大家都很興奮地跑到電腦前,同時不禁驚嘆:AI 能夠為同一節樂曲創造上百種可能性,而且一個晚上就完成!
![]() ![]() 由人類從旁協助、AI 負責創作的 AI 版《第十號交響曲》,經過團隊接近兩年的努力,在今年終於完成,並在貝多芬的故鄉首演。 |
這首與人工智能共同譜寫的《第十號交響曲》,本月 9 日正式在德國的 Bonn(波昂市),也就是貝多芬的故鄉,舉行全球首演。在演奏會的前一天,還先讓街上的民眾試聽看看。
街坊:「我可以認出是貝多芬,但感覺有些章節,貝多芬不會這麼寫。」「感覺有點像是貝多芬的兒子寫的。」有部份的人認為人工智慧永遠沒辦法取代藝術,因為它不像貝多芬一樣情感豐沛。
貝多芬演奏會指揮家 Dirk Kaftan 則認為:「我無法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聽起來像是貝多芬,因為有些部份感覺他的精神是在的,但如果有人問我:那是貝多芬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過對於「貝多芬 AI 計劃」的團隊來說,AI 技術並不會影響音樂本身。他們甚至認為,像貝多芬一樣對於音樂充滿熱忱的藝術家,如果還在世,肯定也會透過 AI 來激發靈感。
儘管人工科技能否取代由真人所創作的藝術仍存在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兩者都不會停滯不前,而是隨著世界改變,並互助互利的。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Captcha 「我不是機器人」打個勾就知道?揭密 Captcha「辨識人類原理」
-
2023-02-02CNY 電台員工新春賀歲圖片集
2023-02-01Library 去圖書館能借西裝?共享經濟時代來臨
2023-02-01FR Social Media X Oh My Saturday 微信聽眾贏 CAVU $200 餐券
2023-01-31加拿大至 HIT 2022 年全國總選結果公佈 + 精華重溫
2023-01-30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健康錦囊」(Health Gateway & 視野模糊)
2023-01-29Canada Goose 加拿大鵝新品 致敬中國農村婦女?
2023-01-28Kitchen sponge 用百潔布黃色面洗碗是錯的!洗碗要有先後次序
2023-01-27Hot pot 黃喉不是喉?生腸不是腸?火鍋常見材料的真身
2023-01-26Morgan's Wonderland 慈父為讓自閉症愛女不受歧視 自建遊樂園 年蝕百萬仍不放棄
2023-01-25FR Social Media X Oh My Saturday 送 機場希爾頓酒店 CAVU $200 餐券
2023-01-24CNY Eve 送虎迎兔「兔氣揚眉迎新歲」- 遊戲及花絮篇 + 圖片集
2023-01-23McDonald's 麥當勞首家「無人店」開幕 引來正反兩極評價
2023-01-22Hungry 肚子餓就易怒 吃飽很重要!
2023-01-21CNY Eve 送虎迎兔「兔氣揚眉迎新歲」- 表演篇
-
2023-01-19White noise 白噪音是甚麼?不但不嘈吵反而有助入眠
2023-01-18Movie 加拿大中文電台請你到戲院看賀歲猛片《毒舌大狀》
2023-01-17Zodiac Fortune Telling 兔年生肖運程 (4) - 雞、狗、豬
2023-01-16Movie 加拿大中文電台 送劉德華賀歲猛片《流浪地球 2》電影入場券
2023-01-15Zodiac Fortune Telling 兔年生肖運程 (3) - 馬、羊、猴
2023-01-14Baguette 長法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01-13Zodiac Fortune Telling 兔年生肖運程 (2) - 兔、龍、蛇
2023-01-12Enoki mushroom 別名「明天見」的金針菇 為何難被消化 總是隨便便排出?
2023-01-11Zodiac Fortune Telling 兔年生肖運程 (1) - 鼠、牛、虎
2023-01-11Winter Warm Wave 寒衣送暖流 2022 籌得 61 噸舊衣物
2023-01-10Year of Rabbit 8 款兔年週邊商品 偷比中指的米飛兔太搞笑!
2023-01-09Egg 機率只有十億分之一!加拿大母雞產下「完美正圓形」鷄蛋
2023-01-08加拿大中文電台週年台慶「聲光 30 年」之台慶有禮 360 + 先拔頭籌大抽獎
2023-01-07CNY 灶君是誰?為甚麼說「年三十晚謝灶,好做唔做」?
2023-01-06Plane 長途飛機最怕失眠 8 個讓你一覺睡到目的地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