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職場見聞錄

移民前在香港政府新聞處工作的 Travena 李潔芝「時事直擊」 M – F 8am, AM1470),有幸遇到嚴格的上司,學到的不單是專業技巧,還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對她的人生影響至深。

李潔芝 1987 年移民加拿大的愛民頓,並不是她對香港有任何不滿,純粹是想趁年輕看看外面的世界。碰巧大學同學馮照明也有移民的打算,於是互相壯膽,開始了「兩個傻妹闖天涯」的奇妙旅程。

來到愛民頓,發覺當地人生活簡樸,人情味濃,但合適的工作卻不易找,兩人於是到 Future Shop 應徵做 Sales。

Although Travena Lee, News and Public Affairs Director of Fairchild Radio and host of "News Talk" (M - F 8am, AM1470) used to work for the news agency of Hong Kong before immigrating to Canada, she then worked in different fields before making a full circle and joined the news team of Fairchild Radio.

Travena 重新認識李潔芝 (2)

一直做政府公務員的李潔芝根本沒有營銷經驗,再加上當售貨員要全天候站著,站得雙腿發麻,還經常被 supervisor 豎著手指提醒:「Please don’t lean against the wall」,每天只覺度日如年;另一邊廂,性格外向的馮照明卻如魚得水,調到另一分店後還成為 regional 銷售冠軍。

不慣推銷的工作,天天罰站,冬天還得幫客人將貨物搬出冰天雪地的停車場,潔芝覺得還是辦公室適合自己,於是由職業介紹所推薦做打字員。

回到熟悉的 office 環境,又可以坐著工作,潔芝已經別無他求,而做事認真的她打字一絲不苟,不但內容零錯誤,連 margin、行距和圖表都齊齊整整。

但過了不久,來了個新的打字員,和李潔芝閒聊時問:「你時薪多少?」

潔芝如實回答:「$7.5。」

「吓?妳被騙了!我也是 agency 介紹來的,但我每小時實收 $9.25。妳太善良了,所以他們吞了妳該得的部份。」

潔芝後來向 agency 據理力爭 ,漲了工資,但她細心一想,歸根究底還是自己對這個國家認識不足,才會對就業市場沒概念,一定要盡快脫離這種獨自對著四面牆壁工作的環境。

潔芝的下一個職位是在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Alberta 做 Committee Secretary,負責 billing 和 take minutes 等的行政工作,但難題來了,醫療術語又長又抽象,完全聽不明白又如何做會議紀錄?

此時李潔芝發揮了她的強項,刻苦鑽研,一邊查証一邊做筆記,在很短的時間內居然完全上手,連一眾醫生看到會議紀錄都由衷讚一句 perfect!

因為欣賞潔芝的工作效率,醫生們還特別委託她編輯一份醫療專科的期刊。後來潔芝 relocate 到溫哥華,她的上司還專程飛來溫市遊說她回去愛民頓工作,因為接替她的幾位秘書把工作弄得一團糟,醫生們更加懷念潔芝的聰明能幹。但來遲一步,當時李潔芝已被本台羅致旗下還非常器重,怎肯割愛?

移民愛民頓不久,有機會在加拿大的東西兩岸旅遊,親自感受這個新的國家。
移民愛民頓不久,有機會在加拿大的東西兩岸旅遊,親自感受這個新的國家。
 加入電台後即在新聞部工作,幾乎每個崗位都做過,所以對新聞部的運作知之甚詳。
加入電台後即在新聞部工作,幾乎每個崗位都做過,所以對新聞部的運作知之甚詳。

隨總理訪華 Call 公安開路

在愛民頓居住時,李潔芝工餘已在當地一家小型的華人電台四海電台做義工,最初報新聞,後來做節目主持。

四海電台就像溫哥華當年的合眾之音,廣播時間只有九十分鐘,每天由不同的 DJ 當主持。因為只有一個人 on duty,所以打歌播廣告一腳踢,還要定時打電話和海外的嘉賓連線,我剛開始時雞手鴨腳又求救無門,經常 dead air。」

在愛民頓住了幾年,發覺回香港探望父母實在太長途跋涉,於是決定搬到西海岸的溫哥華。

因為有在電台工作的經驗,李潔芝很快便找到加拿大中文電台(當年叫溫哥華中文電台新聞報導員兼翻譯的 part time。當時本台啟播沒多久,節目時間只有晚上和早上的幾小時,所以潔芝在外面另有一份正職。

在工作未 settle down 時潔芝還考慮過當律師,報考了加拿大的頂尖大學  Queen’s University 的 Law School,居然被取錄了。

「但因為申請時間漫長,當我收到入學通知時我剛在溫哥華買下一個 apartment,立即賣掉它好像說不過去,加上我在電台從兼職轉為全職後開始從事採訪的工作,覺得很有趣,於是決定放棄 law school。」

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李潔芝和大部份本地政客熟稔,她說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政客形象硬朗,但其實性格隨和;有的表面談笑風生,但公事以外不喜歡和傳媒有太多交流。圖為前 BC 省省長 Glen Clark 和剛在聯邦大選中勝出的 Jenny Kwan。
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李潔芝和大部份本地政客熟稔,她說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政客形象硬朗,但其實性格隨和;有的表面談笑風生,但公事以外不喜歡和傳媒有太多交流。圖為前 BC 省省長 Glen Clark 和剛在聯邦大選中勝出的 Jenny Kwan。
 兩次隨同總理訪華,李潔芝不但有機會訪問總理哈珀,還能乘坐總理專用飛機橫渡太平洋,又可以和政要一起參觀中國名勝和出席隆重的閱兵儀式,令她眼界大開。
兩次隨同總理訪華,李潔芝不但有機會訪問總理哈珀,還能乘坐總理專用飛機橫渡太平洋,又可以和政要一起參觀中國名勝和出席隆重的閱兵儀式,令她眼界大開。

李潔芝在 1993 年五月加盟時,本台的新聞部連她在內只有三名員工,其中陳國燊是總編輯。後來陳國燊辭職,李潔芝接任成為部門主管。之後電台的播放時段不斷延長,更多員工加入,今天的規模才逐漸成型。

「當年資訊沒有現在發達,新聞主要是翻譯新聞通訊社 Broadcast NewsBN)的消息,而因為只有一個採訪記者,所以只跑少量較為重要的本地新聞。倒是『時事直擊』在開台時已存在,由當時的台長吳明林梁燕城主持。後來加開黃昏的新聞時段,我開始主持黃昏的 phone in 節目『時事特區』。之後陸續進行節目改革,十二三年前吧,我開始調到早上主持『時事直擊』,直至現在。」

如此說來,由翻譯播報、出外採訪、phone in 評論等節目李潔芝全部親自參與過,還多次到國外採訪,其中包括兩次跟隨加拿大總理訪華。

「第一次是 1994 年克里田(中譯克雷蒂安)朝代,當時是加拿大總理第一次官式訪問中國;第二次是 2009 年哈珀的『破冰之旅』。我對第一次訪華的印象尤其深刻,因為接載傳媒的觀光巴士在前往北京機場途中跟總理坐的轎車走失了,本來封起來的讓我們駛過的馬路剎那間車水馬龍,我們塞在其中動彈不得,剛好我是車上唯一的中國人,結果司機接通電話,由我向公安解釋事情始末,並請求公安來為我們開路,結果在最後關頭趕得及登上總理的專機,總算有驚無險。」

Travena 重新認識李潔芝 (2)

新聞 More Than Just The Facts

正如李潔芝所言,在新聞的世界沒有一加一等如二,即使做了萬全的準備,轉錯一彎或走遲半步,情況也可能完全逆轉。

其實過去二十年,電台的新聞節目也經歷了難以預期的變化,而互聯網的出現,更令傳媒間的競爭出現大逆轉。

「很久以前有傳媒人推斷,電台廣播只有聲音沒有影像,加上低成本製作,所以得個『快』字,很難有 impact,將會是第一個被淘汰的大眾傳媒。但互聯網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習慣,『快』的價值越來越高,敗在這個『快』字之下的媒體更是為數不少。和每天只能印刷一次的報紙相比,或跟要經歷多重工序才能播出的電視對照,電台有先天優勢,可以綿密更新,由清晨至深夜每小時甚至每半小時報導事情的最新變化。」

李潔芝追求的不只是速度,她同時要求「快」、「準」、「豐富」。

「網上的新聞雖多,但充斥著很多假的資訊,以訛傳訛。我希望加拿大中文電台成為聽眾的 credible source,所以很重視求証和核對,不容許馬虎。而現在的新聞節目,除了報導事實,也會提供專家評論甚至開放熱線讓市民發表意見,目的是幫助聽眾了解新聞,畢竟新聞是一件已成過去的事,它的意義在於對未來有何影響。」

一句老話:Journalism is more than "just the facts"。

誠然,只看表面事實,不足以了解全部真相。就如今次訪問李潔芝,大家可能和我一樣,每天早上聽著李潔芝做節目,一聽十多年,早已成為習慣,但與她一席話,發現她原來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和大想法。

要深入認識李潔芝,果然不能只看 just the facts。

《Location sponsored by Hemisphere North Restaurant at Pacific Gateway Hotel at Vancouver Airport, 3500 Cessna Drive, Richmond》

相關文章:重新認識李潔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