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潮洲大宅門
Kevin 姚振堅(加拿大中文電台粵語新聞編輯及主播)移民前在香港任職報館的突發記者,後來晉升為突發部主管,十多年間曾報導過無數驚天大案。他對新聞工作的熱愛程度,是坐地鐵時如果碰到鄰座的乘客看報紙後相互談論:「咦,睇吓呢單新聞 … 原來件事係咁 …」,即使該篇新聞並非由他所寫,他依然會替同業感到驕傲。「報紙本來只是一疊白紙,因為有一羣人不分日夜努力耕耘,甚至為了追新聞而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才有一段一段的新聞填滿這疊白紙,當中每隻字,都是新聞工作者的血汗成果。」
對新聞工作一片丹心的 Kevin,原來最初入行只是無心插柳,他的際遇固然迂迴,想不到他的家族史亦同樣曲折。
Kevin Yao, Fairchild Radio Cantonese News Editor and Announcer, worked as a breaking news reporter in Hong Kong for the most part of his career. Breaking news reporters are like war correspondents who work in the city, their day to day work are as thrilling as an action movie.
![]() |
Kevin 是三兄弟中的老么,祖父在潮州汕頭是白手興家的富豪,開了一間大銀號,所住的大宅和庭園,現已分拆為一條街道、一間戲院和一幢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霸佔了這座超級豪宅作為司令部,居然格外開恩,只將姚氏一族趕出門外,沒有傷他們性命,算是破財擋災。後來 Kevin 的祖父帶著家人來到香港,繼續經營銀號。五十年代中期,中國號召海外華人回國建設,Kevin 祖父變賣了香港的資產回歸祖國,豈料全部被充公,多番折騰才能逃回香港。遭逢巨變,Kevin 的父母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更努力工作,還常常告誡 Kevin 三兄弟要珍惜工作機會,不要斤斤計較,因為「有得做才有得學,學到就係自己嘅」。
由於傳統大家族的背景,所以 Kevin 的父母非常講究規矩和禮數,尤其重視教育。Kevin 的兩位哥哥均被送到多倫多留學,父母當然期望最小的兒子能延續家族的優良傳統。
只可惜,Kevin 對讀書完全沒有興趣,中學畢業便急不及待投身社會,即使父母千方百計哄他留學,美加日台地方任選,但他依然不為所動。
「並非讀書不好,但對我來說,出來工作學到的更多。」
![]() | ![]() |
社會大學見盡人生百態
Kevin 第一份工作是在廣告公司做初級助理,亦即一般人所謂的「Boy」,負責搬搬抬抬、送稿寄信等雜務。因為醒目好學,又不怕蝕底,大家都樂意教導他,於是很快便擢升為客戶服務員,開始見客和參與廣告創作。
過了不久,廣告公司結業,Kevin 便轉到金融公司做 sales,但投資實在不是他的那杯茶,感覺渡日如年。這時有長輩介紹他到報館做記者。「記者?我無讀過大學,又唔係傳理系專科,得咩?」
本著騎牛搵馬的心態,Kevin 進入今天日報(現已結業)做突發記者。做了四個月,轉到新報,五年後又被挖角到明報,一做十年直至移民。
在 Kevin 出道時,報紙之間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但原來報社內部亦是一個殘酷戰場,令 Kevin 這些初生之犢見識了很多人生百態。
「報社本來就是較為老派的機構,階級分明,下級職員永遠不敢在上司面前紮紮跳,口多多。如果你辦事不力還油腔滑調:『我咩都唔識㗎,我嚟學嘢囉。』死梗,老叔父一定鬧:『公司出糧俾你學嘢呀?你要學嘢番學校,呢度係做嘢嘅地方!』」
當然不是所有上司都惡,但肯循循善誘的畢竟少,拍檯拍櫈的為多。而且即使不破口大罵,亦未必有好日子過。
「我在新報工作期間,慢慢愛上突發記者這份職業,想親力親為做好些。報館其實有寫手,突發記者只需在電話中口述現場情況,之後再將照片菲林交回報館便算完工,但我覺得新聞由自己寫應該更傳神,於是我自學,工餘研究怎樣寫一份好的新聞稿。
「第一次交稿,採訪主任草草一看便將稿紙大撕四片扔在地上。我拾回來努力琢磨,改好了重寫交上,還是被撕為碎片。如是者撕了五次,依然沒有告訴我錯在哪裡。第六次重寫再交,這位主任看了一遍便將稿紙隨手放在文件筐內,全程沒有片言隻字,甚至沒有眼神接觸,完全當我透明。
「第二天,看到我的新聞稿被刊登出來,第一時間分析有哪些地方被改動過。啊!原來這段要先行,那段要縮短,詞藻要如此運用,於是牢牢記著下次不要再犯這些錯。雖然不好受,但在當年,這是非常普遍的學習過程。」
![]() | ![]() |
一日三條屍
所謂突發記者,就是報導一些事出突然的新聞,例如天災人禍、交通意外、自殺搶劫等等,基本上全是負面新聞。
「我一年只做一則好消息,就是農曆年第一個出生的生肖 BB,其餘都是生離死別甚至血淋淋的新聞,平均一日見三條屍,大年初一亦一樣到殮房攞料。」
作為報紙的突發記者,最重要是拍到照片,所以會盡量走到最前線,和死傷者近在咫尺是理所當然的事。
「第一次拍飛人(跳樓),我和其他行家守在大廈前面,附近的街坊亦圍成一圈抬頭看著企圖自殺的人,齊聲勸說『唔好跳呀!唔好跳呀!』突然間呯的一聲,這個人從高空墮下,大量鮮血滲出。路人當然驚呼掩面亂作一團,行家們卻如裝了彈簧般衝出去拍照,唯獨我拿著相機呆在當地,完全不懂得反應。結果一張照片都拍不到,回到報館被罵個狗血淋頭。」
![]() |
但凡事習慣了就沒甚麼大不了,對突發組來說,跳樓自殺只是家常便飯,更殘忍恐怖的案件例如小童被撕票、女性被肢解、一家老幼在交通意外中被撞至血肉模糊等,Kevin 亦毫不猶豫搶先採訪。
「踢到死者的頭試過,踏中濺出來的腦漿試過,但都純屬意外。真正刻意去接觸屍體的,是一宗膠袋藏屍案。收到線報有一個肢解案的兇手曾將受害者的屍體棄置在大霧山,警察正開始在山腰封鎖現場,我和一個行家也到現場搜索,警方封南面,我們就到北面碰碰運氣。突然在草叢間看到一個大袋,直覺似係,走前兩步已嗅到強烈臭味,近看更見到屍蟲爬出。我和行家其實也嚇著了,於是決定一個用樹枝挑開膠袋,另一個按快門拍照,大家唔好仔細望。
「結果呢,我的行家朋友揭開袋口,裡面原來是另一層膠袋,但有一撮長頭髮滑了出來,我速速拍下照片。正當我們打算揭開第二層,就聽到警察喝罵:『你哋做咩?!警察做嘢!走開!』」
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並非人人適合做突發記者,因為對血腥核突場面的承受力要非常高,但其實做突發記者還要有矯捷身手和飆車特技。1 月 31 日,Kevin 為我們解開突發記者可以比警察更快到達案發現場之謎,以及聽他細數採訪過的重大新聞例如蘭桂坊人踩人慘劇、頭號悍匪葉繼歡、張國榮自殺和令全港人人自危的世紀疫症沙士。
《location sponsored by Salty Tongue Cafe and Irish Heather Pub at Gastown》
-
2023-09-27Laundry detergent 洗衣粉和洗衣液到底哪個好?
2023-09-26Corn DIY 新鮮玉米汁!原來玉米身上有個小機關 用這方法 幾分鐘剝一盤
2023-09-25Sweet potato leaves 農民拿來餵豬的地瓜葉 原來是個寶!
2023-09-24VIFF AM 1470 DJ 推介 - 動畫大師宮崎駿最新力作《蒼鷺與少年》
2023-09-23Daikon 平民人參! 白蘿蔔排毒又能清血管
2023-09-22Photography tricks 16 張真相圖揭開「美照的秘密」
2023-09-21文楓「楓馳電掣」專欄 - M & M 聯合國會議 寶馬 M 車各有千秋
2023-09-20GODIVA Bakery 全球首間 GODIVA 麵包店 亮相東京
2023-09-18OpenRoad Auto Group 新車情報 - 維修保養儲積分
2023-09-17VIFF FM 961 DJ 推介 - 薜景求 張東健 金喜愛 超猛陣容韓片《晚餐》
2023-09-16FRApp 送機場希爾頓酒店 CAVU Kitchen Bar $200 餐券享用海鮮拼盤!
2023-09-15貓界蝙蝠俠 出生自帶「黑面罩」 貓父子神似 蒙面俠 Zorro
2023-09-14Apple Shot on iPhone 人狗情深 主人利用 iPhone 14 Pro 為小狗製作義肢
2023-09-13iPhone 15 Pro / Pro Max 最吸引的 5 大功能
2023-09-13Music 全球首播 - 吳克群《今天很 OK》
-
2023-09-12VIFF FM 961 DJ 推介 - 是枝裕和執導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怪物》
2023-09-11Narita Airport 日本成田機場美食街開幕 米之蓮著名餐廳進駐
2023-09-10Fuel efficiency 它們都是省油的車!台灣十大最省油小型汽車、多用途車花落誰家?
2023-09-09Apple 妥協!歐盟規定:明年 9 類 3C 產品須用 USB-C 充電
2023-09-08Clip mouse 夾式鼠標 只需夾在手上 適用於 Win 和 Mac
2023-09-07VIFF AM 1470 DJ 推介 - 揭露殘疾院舍黑幕《白日之下》
2023-09-06Smart contact lens 新加坡科學家發明用眼淚充電的超薄電池 可為智能隱形眼鏡供電
2023-09-05Little Sunshine 在線報名開始
2023-09-04Peanut leather 日企研發純素皮革 廢棄花生皮搖身一變成背包
2023-09-03TWFF 2023 溫哥華台灣電影節 加拿大中文電台呈獻楊德昌經典《一一》
2023-09-02Coffee 咖啡新喝法 醫師建議加這 3 種食材 這樣喝才更健康
2023-09-01FR Anniversary「台慶有禮 360」9 月密碼及奬品
2023-08-31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七月、八月好書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