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the archive interview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日前「摩登狄寶娜」(M - F 10am, AM1470)的 Deborah 以及嘉賓主持 Tony 馬光浩,邀請到 Michael ParkerShan Tam(譚芷珊)夫婦,一同分享今年完美殺青的電影「終極勝利」的拍攝經驗。這部國際級的大製作由英國演員約瑟夫‧費因斯Joseph Fiennes, "Shakespeare In Love")和本台 2007 年 Sunshine Nation 冠軍 Shawn 竇驍(「山楂樹之戀」、「破風」)共挑大樑,導演為香港名導冼杞然(「西楚霸王」),而 Michael 則同時身兼 Co-director 和 Co-writer 兩職,台前幕後的班底可謂人氣實力俱備,相信電影票房定能創下佳績。

作為 1981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烈火戰車」劇情的延續,「終極勝利」可謂來勢洶洶,備受關注,但傑出的作品往往要經歷千辛萬苦才能面世,本片亦不例外,Micheal 說這部電影拍攝期雖然只是 2 個月,但事前的準備卻長達 10 年,從劇本製定、資金籌集到邀請演員都耗費製作人極多心血。

(前排)Deborah Moore 及 Michael Parker,(後排)譚芷珊及馬光浩。
(前排)Deborah Moore 及 Michael Parker,(後排)譚芷珊及馬光浩。

"The Last Race", a new movie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in March 2016, is a fine example of gathering the best producers, writers, directors and cast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to make a great movie.  An epic movie based on the life and death of Olympic gold medalist Eric Liddell, the production team of "The Last Race" has overcome a lot of challenges during production.  Deborah Moore and Tony Ma chatted with the movie's Co-director and Co-writer Michael Parker to share his experience in the making of "The Last Race"

1995 年擔任電影「紅番區」的 Production Manager,和唐季禮(導演)、成龍及梅艷芳等合作,當時譚芷珊亦是該片的 Line Producer。
1995 年擔任電影「紅番區」的 Production Manager,和唐季禮(導演)、成龍及梅艷芳等合作,當時譚芷珊亦是該片的 Line Producer。
 「終極勝利」在天津舉行新聞發佈會,台前幕後齊支持,(左起)竇驍、Michael Parker、Joseph Fiennes 及導演冼杞然。
「終極勝利」在天津舉行新聞發佈會,台前幕後齊支持,(左起)竇驍、Michael Parker、Joseph Fiennes 及導演冼杞然。

本身亦是電影製作人和影評的譚芷珊在今次訪問中甘願成為綠葉,將話題焦點放在 Michael 身上:「Micheal 雖曾多次參與華語電影的製作,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溫哥華拍攝的部份。今次他親自回中國拍攝,對他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其中多民族多語言的製作團隊,交流過程就令 Micheal 經歷了不大不小的難關,因為經常要將英語、法語、廣東話和普通話來回翻譯,尤其是劇本,原來中文劇本的寫法和形式跟歐美的大相逕庭,為了使所有演員都能看得明白,Micheal 冼杞然導演通過網路反復溝通,在創作過程中互相啟發,擦出不少火花。

英國演員 Joseph Fiennes 憑著「Shakespeare In Love」一炮而紅,之後活躍於大小熒幕和舞台,Michael Parker 盛讚他非常專業,完全沒有架子,更在電影開拍前自己安排訓練,為演繹一個運動健將而做好準備。
英國演員 Joseph Fiennes 憑著「Shakespeare In Love」一炮而紅,之後活躍於大小熒幕和舞台,Michael Parker 盛讚他非常專業,完全沒有架子,更在電影開拍前自己安排訓練,為演繹一個運動健將而做好準備。
 Eric Liddell 李愛銳 1902 年生於天津,父親是在中國事奉的傳教士,1945 年李愛銳被日軍俘虜後死於山東的集中營,他最為世人熟悉的事蹟,是 1924 年代表英國奪得男子 400 米奧運金牌,亦即電影「烈火戰車」的原型人物。
Eric Liddell 李愛銳 1902 年生於天津,父親是在中國事奉的傳教士,1945 年李愛銳被日軍俘虜後死於山東的集中營,他最為世人熟悉的事蹟,是 1924 年代表英國奪得男子 400 米奧運金牌,亦即電影「烈火戰車」的原型人物。

談到新戲製作的前奏曲,Micheal 覺得能順利邀請到 Joseph Fiennes 當主角是一種緣份,也很欣賞 Joseph 對電影藝術的專業態度。Micheal 告訴我們,Joseph 經常思考怎樣令到角色的性格層次更豐富,卻從不關心拍攝期間的食住待遇,完全沒有特殊要求;拍戲時也非常投入,除了做足資料搜集,連身進監獄的情節也親身準備,拍戲期間更是滴酒不沾,希望能在精神意念上更接近主角李愛銳這位傳教士。

Micheal 希望通過「終極勝利」的故事,向觀眾展示一個正面積極的信念,就如主人公在二戰期間被囚禁在集中營,也能懷抱勇氣,守著信念,在逆境中生存下去。

Eric Liddell 李愛銳一生熱愛中國,被囚禁在集中營時本來是第一批被放出的外國人,但他將機會讓給別人,結果病死在集中營。
Eric Liddell 李愛銳一生熱愛中國,被囚禁在集中營時本來是第一批被放出的外國人,但他將機會讓給別人,結果病死在集中營。
 Shawn 竇驍飾演李愛銳的中國朋友徐牛,在李愛銳被關在集中營時四出奔走斡旋,最後解救出一千多名被囚禁的外國人。
Shawn 竇驍飾演李愛銳的中國朋友徐牛,在李愛銳被關在集中營時四出奔走斡旋,最後解救出一千多名被囚禁的外國人。